宁静 阅读 思考 成长
——江南游学之悟
四川遂宁蓬溪中学 胡光
得知要到无锡江南大学研修一周,很是激动。
到无锡看一看,期盼已久。微信读书中,有“无锡百草园书店”,美文很多,我经常分享,真想去书店看一看。而真正的魅力在于,江南水乡,太湖美景,西施故里,东林书院,钱钟书故居等等,令我神往。
市教研主任殷红彬在开班仪式上说,这次研修是遂宁市教育局组织的语文学科组规模最大、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培训。江南大学高度重视,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团队。这次培训聚焦语文课堂的变革,引导参训教师在反思语文课堂教学,整合已有经验的基础上,通过理论学习,教学观摩、经验分享、教育考察等形式,力图达成深化课堂教学变革,提升学生语文素养,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。同时通过培训,为参训教师进一步发挥引领、示范作用提供支持。很有幸,给我们主讲专题的几乎都是博士毕业的教授,给我们上示范课的是无锡国家级示范高中——天一中学副校长、教务主任等四位特级教师。江南大学人文教育学院项目领导和专家热情友好兢兢业业,经验丰富,组织有方,参培教师都很珍惜,都很努力,听课认真,发言踊跃,收获颇丰。我作了两次发言,获得了江南大学、天一中学的领导以及参培教师的好评。
今天,我着重与大家分享的,是我在江南大学最大的感受,我把它概括为四个关键词:宁静、阅读、思考、成长。
说宁静,江南的水,江南的城,江南的人,特别宁静,少了些我们的浮躁、喧嚣。不管是白天、还是黑夜,不管是坐高铁,还是坐地铁,车厢里大家都很安静。太湖边,人们或是捧书默读,或是静眺远方;周末的江南大学,干净的草坪上,玲珑的亭子里,幽静的湖泊边,大学生们有的看书,有的轻声交谈,有的静坐沉思;天一中学的图书室、教室、校园广场、食堂,也都很静。人们在宁静中阅读,在宁静中思考,在宁静中收获。学习、工作生活很有节奏。江南的宁静,造就了一个幽雅、深邃而又现代文明的大都市环境。宁静更让人有内涵,难怪江南才子佳人多。这方面,很让我们这群爱热闹的人感动。
说阅读,江南人喜欢读书。这次给我们授课的几位教授,陈明选、田良臣、王家伦、吴格明、高侠、黄晓丹,还有天一中学的张春华、陆锋雷等,学识渊博,引经据典,娓娓道来;著书立说,个个身怀绝技,这一切都源自阅读吧。天一中学的学生素质高,写作能力强,高考成绩好,这与师生的阅读不无关系,他们的口号是:让阅读成为习惯,让书香浸润人生。这让我想起了高尔基的话: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”莎士比亚也说: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。生活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没有阳光;智慧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。”
多阅读,拥有了书卷气,那么傲气、娇气、霸气,粗俗气、卑微气、小市民气就会逐渐消失,静气、秀气、灵气、自在气、文明气、高贵气、泱泱大气就会逐渐增长。这次,让我真正相信了,教师也好,学生也好,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靠长期的大量的阅读才能形成的,不仅要有课内阅读,而且更要有课外阅读,多读书,读好书,好读书,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,充实文化底蕴,陶冶高尚情操,提升文化品位。研修回来,静下心来,做一个“书虫”。
说思考,在宁静中思考。江南学者,外表沉稳冷静,但胸怀宽广,像太湖水一样,有很深的内涵。因为善于思考,他们对语文学科教学作了高水平的研究和探索,取得了不少的成果。这次培训中,陈明选教授讲的《信息环境下着重理解的教学设计》、田良臣教授讲的《语文教育三题:口语与书面语,文言与白话、汉语文的学习》、王家伦教授讲的《高中作文教学整体设计》、吴格明教授讲的《阅读教学与文本的教学解读》、黄晓丹教授讲的《苏轼的文学人生与哲学》高侠教授讲的《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阅读教学》等,都是他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或者在研究探索中不断思考总结的成果。天一中学的陆锋雷教师在高三议论文写作指导中,用“鱼骨图”来训练学生的思维,新颖别致,效果显著,教师不多作思考,能做到像陆老师这样吗?语文课堂上能给学生什么,已给学生什么,这是语文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,同时,教师要让我们的学生多思考多探究,绝不能照本宣科,人云亦云,浅尝辄止。思考增长智慧,思考让我们思想更有深度,更成熟。
最后说成长学生们需要成长,老师也需要成长。。常言道:“活到老,学到老。”老教授们博学多才,看到他们还在挑灯夜读,孜孜以求,不断探索研究,着实让我们这些“没读几本书的人”感到羞愧。让我们多一份宁静,少一份浮躁;我们多去阅读,少一点娱乐;我们多作一些思考,少一些浅薄。我们教师在教学探索中成长,在培育学生中成长,我们不要当教书匠,要向学术型学者型智慧型教师学习、靠近。
以上所谈,是我这次到江南大学研修最大的感受,虽是一已之见,但确是真实感受。
到江南,不虚此行。利用课余时间,领略了江南水乡、太湖美景、西施故里、东林书院、钱钟书故居等,唯有遗憾,由于行程原因,没能到“无锡百草园书店”去一趟。
真心感谢江南大学教授们的赐教!